title=向日葵霜霉病>
向日葵霜霉病是一种具有流行病特征的病害.目前我国向日葵霜霉病的发生还属于零星发生,但有潜在性的发展趋势。
(一)发病症状:
1、苗期:染病2-3片真叶时开始显症,叶片受害后叶面沿叶脉开始出现褪绿斑块,叶背可见白色绒状霉层,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。病株生长缓慢或朽住不长。
2、成株染病:初近叶柄处生淡绿色褪色斑,沿叶脉向两侧扩展,后变黄色,并呈放射状向叶尖蔓延,出现褪绿黄斑.
(二)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
向日葵霜霉菌随带菌的种子和病残体传播蔓延。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卵孢子潜藏在内果皮和种皮中,种子间夹杂的病残体也带菌,春季气温回升,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,释放游动孢子侵入向日葵,形成全株侵染症状。 该病有潜伏侵染现象,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常不表现症状,生产上播种带菌种子,当年只有少数出现系统症状的病株,相当多的植株为无症带菌,生产上要注意,必要时需连续种植进行检查。16-26℃适其发病。该病发生程度与出苗期间温湿度有关,一般早播发病轻,旱地发病轻。向日葵播种后遇有低温高湿条件,容易引起幼苗发病,生产上春季降雨多,土壤湿度大或地下水位高或重茬地易发病,播种过深发病重。向日葵进入成株期以后抗病性明显增强。气候温暖潮湿地区发病重;半干旱、干旱地区如果密植、浇水多,土壤湿度大发病也重。连作、施氮肥过多、晚播、播种过深均加重发病。
(三)防治方法
(1)建立无病留种田。严禁从病区引种,千方百计地保护无病区;
(2)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~5 a轮作;
(3)选用抗病品种 如辽葵2号、汾葵杂2号、抗3A×恢6、CM592等;
(4) 在种子田里当向日葵长至3-4对真叶时,要及时拔出病株,以减少再次侵染和晚期潜藏型病害的传播发病,收获前应在仔细检查并剔除有晚期染病的花盘,以杜绝霜霉病随种子传播;
(5)适期播种,不宜过迟,密度适当,不宜过密。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喷药或灌根,防止病情扩展;
(6)苗期或成株发病后,喷洒58%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%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25%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~1000倍液、40%增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、72%杜邦克露或72%克霜氰或72%霜脲o锰锌或72%霜霸可湿性粉剂700~800倍液,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9%安克o锰锌可湿性粉剂900~1000倍液。怀疑有霜霉病的要检测向日葵的内果皮和种皮,明确带菌率。发病重的地区用种子重量0.5%的25%甲霜灵拌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