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tle=向日葵白锈病>
向日葵白锈病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。向日葵白锈病影响向日葵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,使叶片生长受阻,降低向日葵产量和向日葵品质,造成严重减产,一般发病率达5%~20%,严重时可达80%。
(一)发病条件
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、土壤和种子上越冬;可以多次再侵染,孢子囊随风雨传播。病害的发生流行与雨量、低温有关,低温高湿为发病条件,发病适宜温度为11~26℃。同时该病可由种子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。
(二)防治方法
1、加强检疫。建立无病留种田,严禁从疫区调种,保护无病区;
2、选用抗病品种,如美国矮大头;
3、与小麦、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实行3~5 a轮作;
4、农业防治:适时播种,合理密植;田间发现零星病株,及时拔除并喷雾,防止病情扩展;向日葵收获后,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,集中烧毁,并进行深翻。
(三)药剂防治
(1)种子处理 用种子重量0.3~0.5的25%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,并闷种24小时;
(2)药剂喷雾: 预防:75%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25%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,80%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。 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全面喷药并及时清除病叶:69%安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68.7%银法利悬浮剂3000倍液,72%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金雷多米尔锰锌水散粒剂1500倍液,64%杀毒矾粉剂1000倍液,喷2~3遍,间隔期为10~15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