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籽用西葫芦栽培技术>
籽用西葫芦植物特征:
①抗逆力强,②适应性强,③产量高、生长期需水量大,④老熟籽用西葫芦耐贮藏,采收后可保存数月。所以根据籽用西葫芦的上述特征,我们在栽培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:
一、土壤及田块的选择
籽用西葫芦比较适宜土壤作层深、排灌水良好的沙壤土。地块要求地势开阔平整,做到“旱时能浇、涝时能排”。
二、整地做畦
一般在上午作物收获后,将种植籽用西葫芦的地块深翻起耙平,开春后将栽培地深翻细耕1—2次,混施农家肥(腐熟厩肥)2000—4000kg/亩。过磷酸钙50kg加磷酸二铵20kg/亩、硫酸钾30kg,混合均匀开沟深施(深20cm,距播种带20cm远),用40%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喷在施肥沟内,以防地下害虫为害。
三、播种
根据河西地区气候情况,可在4月下旬露地开始播种(保护地和半保护地可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播种)。采取大田干种子播或催芽育苗。播种时破膜按株距40cm打穴,穴深为2cm左右,每穴一粒播种后种子上覆盖1.0
cm土,再覆盖1.0 cm细沙。每亩保苗1000—1100株即可。在旱地无水区,以平膜种植为宜。
四、田间管理:
籽用西葫芦苗期生长势较强,根据种植密度,采用双蔓整枝(也有单蔓、三蔓整枝),留主枝和一条侧枝,多余侧枝及时摘除。开花座果期需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座果率和座果整齐度,见雌花即可留果。一般每株可结1—2果,在植株伸蔓期追施一次速效氮肥,在幼果长到鸡蛋大时,需追施膨瓜肥,穴施硫酸钾10kg、尿素15
kg,以利于瓜膨大,提高产量。在后期翻1—2次瓜并用麦草垫瓜,以防虫害,要轻拿轻放,每次转动角度不大于15°左右,防止扭断瓜柄。
五、病虫害防治
籽用西葫芦在栽培过程中,主要有白粉病和病毒病及蚜虫,应以防治为主。
①白粉病:发病初期立即喷药,每隔7—10天喷药1次,可用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、50%多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液、三唑酮1000倍液连喷2—3次。
②病毒病:病毒类型有黄瓜花叶病毒和甜瓜花病毒等,传病的主要媒介是蚜虫。防治方法:选用无病种子,加强田间管理,施足底肥、增施磷、钾肥,病、健株分开管理,防治蚜虫为主,用40%乐果乳油1000—1400倍液、50%敌敌畏1000—1300倍液、蚜虱净600—1000倍液,喷药时叶背、叶面都要喷匀,尤以叶背药量应大些,主要是蚜虫多集中在叶背面。每隔7—10天喷一次连续2—3次。在果实采收前10—15天,不得用药。
六、采收:
籽用西葫芦有较长的贮藏期,要求有足够的成熟度,这与果实品质和贮运性关系极大。采收过早,果实果皮过嫩,贮藏期短、运输性差,品质欠佳,采收过晚,植株衰老,果实易日烧、烂瓜、降低商品性和产量。一般籽用西葫芦在9月上中旬成熟,成熟瓜充分表现出果皮坚硬而有光泽,果柄高度木栓化,并产生纵裂。采收时带1—2cm果柄以防在贮藏时从果柄基部腐烂,影响品质。(此内容仅供参考,实际栽培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)